2005年,我国电子元器件产品进出口总值达到1460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6.65%,其中出口344.39亿美元,同比增长25.4%,进口1115.57亿美元,同比增长27.1%。
当年,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4221.2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7771.3亿美元,电子元器件产品占全国外贸与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中的比重分别达到10.3%和18.8%。
随着市场对电子产品需求的不断上升,促使了电子元器件行业的飞速发展,拉动了电子元器件产品的进出口持续增长,2005年电子元器件进出口值较上年增长26.65%,高于机电产品进出口值增长幅度2.35个百分点。2005年电子元器件进出口情况见图1。
2005年全国外贸、机电产品、电子元器件产品进出口值与增幅对比详见表1。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
据海关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电子元器件产品出口344.4亿美元,同比增长25.4%,这是自2001年电子元器件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后连续四年的增长。2001年--2005年电子元器件出口统计见表2。
2005年,电子元器件出口商品有12类75种,从商品出口情况来看,出口金额和增幅较大的商品有集成电路、印刷电路、电声器件和半导体分立器件。发光二极管、耳机耳塞及由传声器和扬声器组成的组合机、片式钽电容器三个商品量增价升成为亮点。有关详情见表3。
2005年,我国电子元器件产品出口197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北美洲的美国;
亚洲的香港、日本、台湾省、新加坡、韩国、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马来西亚;欧盟等国。出口金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有8个;出口金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有24个,这24个国家/地区中出口额增长在50%以上的有西班牙、德国、台湾省、印度。
我国电子元器件出口主要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2005年进料加工贸易出口180.85
亿美元,同比增长27.4%,占电子元器件出口总额的52.5%;来料加工贸易出口86.28亿美元,同比增长26.8%,占电子元器件出口总额的25%;一般贸易出口为61.56亿美元,同比增长23.3%,占电子元器件出口总额的17.9%。
我国电子元器件出口主要以外商独资为主。2005年外商独资企业出口电子元器件224.2亿美元,占电子元器件出口总额的65%,是电子元器件出口的主力军。个体企业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虽然不大,却是连续几年出口增幅较大的一个群体。下图为2005年我国电子元器件出口企业性质。
从我国经营电子元器件出口企业情况来看,2005年共有12998家企业经营电子元器件产品出口,其中出口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有3家,出口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有49家,出口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115家。
我国经营电子元器件出口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江苏、京津、浙江等地区。
据海关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电子元器件产品进口1115.5亿美元,同比增长27.1%,高于机电产品进口增幅11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国外电子产品制造业向我国的转移,我国电子元器件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据海关统计,2005年进口电子元器件商品78种,来自132个国家和地区,进口金额和增幅较大的商品是集成电路、半导体分立器件、印刷电路、电声器件等商品。
电子元器件进口主要来自下表中的11个国家或地区(见表4),进口金额1061亿美元,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占电子元器件进口总额的95%。
1、进出口贸易逆差逐年增大。从2001年的136亿美元逆差,增长到2005年771亿美元逆差。
3、从电子元器件产品进口趋势来看,自2002年电子元器件产品进口出现较大增幅之后,近年来的进口量值虽然不断增长,但增幅在逐渐回落(见表5)。
1、巨大的贸易逆差,表明我国电子元器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属于高技术产业,其国际竞争力不仅体现在产品进出口数量上,更取决于产品的技术含量。从根本上说,产业国际竞争力根源于它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
2、 尽管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规模较大,生产成本低且产品价格低廉,但是自身缺少核心竞争力,科技投入强度低,特别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知识产权少,以生产低端、低附加值产品为主。
3、我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制造企业普遍存在只注重低价竞争的短期效益,不重视研发能力的培养、研发资金投入等长远战略发展规划。
上述状况将是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需要长期努力解决的问题。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按照这样的发展目标,困扰我们的核心专利、技术创新、自主品牌等问题将会在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等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渐得到解决。